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

期刊导读

疫情背景下师幼心理健康之防护行动研究

来源: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2-04

一、疫情下教师的心理健康防护

面对疫情的反复,开学时间一再延迟,全国开始大力提倡“停课不停学”的策略,通过线上教学来抗议助学。而疫情的发展迅猛,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和媒体来快速接受相关信息,也有很多失真、不负责任的信息充斥其中,不可避免令人感到烦躁和严峻,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。很多幼儿教师表示,在疫情期间存在过度焦虑的情况,并且伴随着惶恐、不安和烦躁等不良情绪,这种情绪通过躯体症状转化,呈现食欲不振、胸闷、气短、失眠和乏力等。在疫情的冲击下,人们产生焦虑、烦躁情绪属于正常的心理机制,如果忽视并长期持续,可能诱发更为严重的焦虑症状。所以,加强疫情下教师的心理健康防护尤为重要。

(一)全员联动,预防为主

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,疫情同样如此,疫情爆发初期人们会产生焦虑、烦躁等不良情绪,而随着疫情防控工作逐步推进,全国齐心协力,疫情防控情况朝着越来越好的趋势发展。所以,保持正确的心理态度,做好疫情下教师的心理健康防护十分重要,幼儿园应提升对其重视程度,全员联动,将教师心理防护工作纳入到幼儿园疫情防控工作中。坚持预防为主,密切关注师生的心理健康状态,及时有效的疏导和干预,并且在回园后持续展开心理防护工作,力求减少教师和幼儿受到的心理伤害,在和谐、健康环境中共同成长。

(二)推行分类指导,识别有害信息

幼儿园应针对全员师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,突出工作重点,并开设电话和网络心理辅导途径,实现干预和防控结合。对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,可以通过了解疫情下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,及时识别和规避高危人群,避免高危事件发生。一旦发现有异常心理苗头,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寻求援助。结合实际情况,动态调整幼儿园的疫情防控工作,针对性施加心理干预,消除教师的焦虑、不安、惶恐等不良情绪。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下,教师也要注意做好信息的识别和筛查,避免过度接受负面信息来影响到自身情绪,有选择接受正面信息来保持心情愉悦,保持正能量。在加重保持规律的作息,避免昼夜颠倒情况出现,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。

(三)鼓励教师学会心理美容,自我调节心理问题

幼儿园教师作为成年人,有能力调节自身的心理问题。所以,可以鼓励教师学会心理美容的技巧,保持乐观、积极的心态。如,正念冥想。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一些美好事物中,结合需要在网络上下载视频学习知识,可以平缓烦躁、焦虑情绪,并且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机体免疫力。呼吸放松,集中注意力,调节呼吸节奏,在缓慢、深沉的呼吸中逐步感受到气息在体内流动感觉,并放松全身肌肉,在稳定情绪方面效果显著。

二、疫情下幼儿的心理健康防护

(一)幼儿保持规律生活作息,为开学做准备

在疫情下,幼儿心理健康防护尤为重要,作为特殊群体,面对疫情的来势汹汹,原本应该在蓝天白云下自由自在玩耍的幼儿,却不得不整日在家中,活动受限。加之父母的担忧焦虑情绪,担心幼儿被感染,所以孩子的行动十分不自由。因此,在家中父母应该做好榜样,引导孩子以理性和宽容角度去看待疫情,陪伴孩子一起运动、一起游戏以及一起做美食等,适当的满足孩子娱乐需求,规律的生活作息,以此来缓解幼儿焦虑和烦躁的心情,为开学做准备。

(二)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,提供心理支持服务

幼儿园可以由专门心理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服务,通过设立校园网、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发布信息。组织师生在线学习活动,关注幼儿在家表现情况,提供心理健康教育,并指导家长如何在疫情期间带给幼儿高质量陪伴和照护。将官方疫情防护心理健康食品推送给教师和家长,为幼儿心理健康提供支持服务。另外,幼儿教师要及时、充分了解幼儿心理健康情况,设立专门的心理援助小组开展工作,并同步记录档案。

(三)帮助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,避免信息量过大加剧心理负担

面对种种压力,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会有不同的反应,尤其是幼儿这一特殊群体,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左右。因此,幼儿家长应该善于倾听,了解孩子害怕什么,担心什么,告诉孩子传染病并非不可战胜,随着时间推移,恐惧、焦虑和紧张情绪也将慢慢消退。这些情绪的出现并不能证明我们胆小,而是要学会接纳,疏导不良情绪,学会同不良情绪和谐共处。同时,也要注意幼儿关于疫情期间信息的接收,多传递正能量,用简单易懂的话语来传递信息,让孩子更有信心,消除恐惧和焦虑情绪。

上一篇: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防护 下一篇:没有了